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對接會,在氧氣資本承辦的“氧氣中國·年度創投對接大會”上,浙江賽伯樂總裁陳斌、元禾原點管理合伙人費建江、浙商創投行政總裁華曄宇、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金鳳春、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楊志偉、盈動資本創始合伙人項建標、氧氣資本市場總監張章(主持人)共同討論to B市場發展和投資趨勢。
總體來看,大家認為以不變應萬變,要從新舊環境中找機會。此外,To B服務要更多地形成網絡規模效應,利用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利用流量來驅動起動業務增長。
以下是圓桌現場討論速記,經億歐編輯整理,供行業人士參考。
張章(主持人):資本寒冬下,各位的投資策略會有怎樣的變化?互聯網流量已經進入瓶頸期,我們來聊一聊瓶頸期的到來會對你們的投資策略又有什么影響?
項建標:不管是不是寒冬,都是一樣的。因為整個創新的驅動,總是由技術、人口、認知觀念等幾個方面導致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不管是熱還是冷,引起底層的變化,創新因為這些變化而引起,寒冬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好的信號。關于流量的變化,其實我們看到另一個中國正在崛起,除了關注到6.8億的一二線城市人,更應該看到還有2.27億的小鎮青年。
機會都是相對的,重要的是用什么的眼睛去看。我們只是進入了一個消費奔騰的階段,不是上升或下行,真實的中國在每一個層面都呈現了出了真實的狀態。投資來說機會是多數的,看你怎么抓住。
楊志偉:每一個基金甚至每一個合伙人都有自己的關注和自己的投資策略,因為每個方向和領域不一樣,跟整個的氣候沒有太大的關系。為什么這么說?其實作為投資人,我們的目標肯定是要找出獨角獸或者最優秀的企業,每年一百個里面我們要找到其中幾個認為是有價值的投資,這是整個大的周期決定的。肯定跟我們今天的融資、創業難沒有太大關系。回到事物本質,我們要有自己的定律尋找值得我們投資的企業。
市場在變化,但是那些成功的企業永遠在我們創業者當中,只是我們如何去發現人,跟創業者之間形成共鳴。我們早期創業更多的是找人、找事,形成共鳴,一起去努力。頂住未來在創業過程中資金短缺,有更多時間去迭代,允許我們犯一些錯誤,但是在寒冬時代,在資金匱乏的時期,對創業者來說挑戰就是犯錯誤,而對于做的好的企業你能成功一定是能夠成功,只是說這個路途艱辛程度不一樣。金沙江是做早期投資的,我們對于真正的有潛力能力成功的企業我們會不斷的去給它支持,無論資本、市場如何,我們都堅信能夠成功。
當然從整個大勢來說,過去一段時間里面,消費通信領域里面非常容易能夠拿到錢,大量的資金,大量的紅利都在To C這塊,而To B不像To C容易拿到錢,但是我覺得今天這個時期,To B領域里面有自己核心能力的好的企業。他們在這個時候更容易找到投資人,因為在To C里面燒了太多錢,To B靠自己的核心能力長期的打造對于To B客戶理性的需求和理性的支付是相關的,所以我覺得在未來其實這個時候To B企業創業更加有機會,我們也特別關注To B領域投資。
華曄宇:創投界所謂的寒冬除了一些金融去杠桿所帶來的上游資金鏈短缺之外,其實最大的寒冬是退出難,因為退出難才有融資難。無論是從民間,還是一些國有機構也都沒有資金,真正的原因除了資金供應鏈之外,更重要的是退出渠道難,現在創投機構最尷尬兩個事情,除了這點,還有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倒掛。
成長性也是我們創投機構投項目最充分的理由,但是上市公司也有它的成長性,而且某種程度上也比未上市公司有更多的優勢,在品牌、資金鏈、各種資源方面有更多的優勢,它還有并購空間。所以估值體系全亂了,如果財務投資的角度,很多股票比一級市場便宜多了。
張章:科創板的設立對投資和創業的影響是什么?
華曄宇:對,我想有新三板的教訓,它會更加的科學,給創投機構退出的大門,解決退出難之后才會解決融資難。如果退出難存在,融資永遠不會高。
張章:陳斌總覺得科創板對創業投資會產生怎樣的新機會?
陳斌:科創板對創業者是一個重磅利好的機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創業者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這個機會可能會讓你創業成功的概率,包括財富集聚的速度都會大幅度加快。第二,科創板的推出對創業者利好,但對資本市場不一定利好。科創板出來以后注冊制的到來可能會加快流通性方面,它的市場效率會更高,我相信它的退出會提高,進去容易,出來也快,這種狀況對于真正的有實力的、掌握核心技術的有經營能力的企業家是一大利好。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隨著科創板的出現,其他板塊會有一些問題。發布以后,創業板的指數往下走,因為對整個其它板塊來說不一定很好的事情,長遠角度來說對中國來說是好的事情。科創板的發布,不僅僅為了中國的創新,也為了中美之間的創新競爭,在這樣一個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張章:費總,你覺得科創板的設立對科技項目的融資有什么樣的影響?
費建江:短期影響還看不到,因為科創板各個部門還沒有準備好,本身大的環境提前了,機構出手也慢了很多。其實短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利好,長期來說對大家信心上面會有一些加強,打了一針強心針,針對類似這些方面的效果,其它我不覺得有效果。
張章:我們現在講消費升級,我覺得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升級,現在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已經看到了00后、95后社交流量的變化,作為社交賽道比較超前的追逐者,您在用什么邏輯尋找社交項目?
金鳳春:剛才大家講寒冬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熱點少了,尤其是互聯網領域。11月份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大家發現沒什么項目,市場上流量的項目不多,歸根結底互聯網還是一個流量生意,每一撥創業浪潮都跟互聯網新的流量興起有關系。所有的流量紅利好像已經耗盡了,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用的流量了,少歸少,但是至少在當下還是有兩大熱點,尤其是美元基金相對更關注一點,一個社區團購,另外一個00后的社交。
不管是社區團購,還是00后社交,其實從橫向上用戶人去上度量新的流量來源。包括社區團隊,我們看二三線城市小城鎮上的家庭主婦這撥流量來源,我們正在用社區流量掏他們的流量,在微信群在把流量快速變現。另外一撥流量是00后,00后已經開始進入18、19歲,開始成為互聯網的新興力量,所以我們很多美元基金在看00后的社交項目,最近也投了也不少。這是從橫向上看新的流量來源。
第二從縱向緯度技術來看,我個人覺得隱隱約約發現小程序會成為新的流量來源,不是指微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生態里面,把微信自己生態的流量進行一些變化。我說的"小程序"可能來自于去平臺化或者平臺中性的小程序,在瀏覽器打開的小程序,可以是網址、H5頁面,現在小程序體驗已經接近APP,喜歡看視頻、直播,從APP打開和瀏覽器打開體驗非常不一樣,但是現在小程序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有可能去平臺化去中心化,今后我直接用網頁端小程序進行直播看視頻,會讓互聯網回到最開始最自由的痕跡。
互聯網最開始的沒有人進行審查,但是進入移動互聯網,以APP作為上網方式的時候,面臨來自應用市場,各種應用市場要審查,也可能隨時下架,一審查創新也就抹殺。如果是平臺中性的小程序又回到互聯網化最自由的時候,我們有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流量來源,但是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們在密切保持觀察。
張章:現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流量暴增是比較難的,而這個時候是一個To B的黃金時期,之前to C的項目跑馬圈地,現在要節約成本提高效率,To B在這時候可能會迎來一個爆發,怎么看未來三到五年的窗口期?
費建江:我個人覺得To B不會爆發,不像To C項目一下特別大的幾何數的上升,To B都是一個一個客戶去做的,所以它是一個穩健增長的過程。To B的機會現在肯定來了,無論是從我們整個產業發展的過程去看,包括我們自己看的特別多的AI在整個行業的應用,對行業的賦能也會在To B有非常大的提升。
美國高科技公司大量的創業企業是To B的,而中國大量的企業是To C的,我想跟中國的人口和經濟增長的方式是相關的。現在消費升級流量枯竭,可能對于投資來說,再尋找新的很難,但是有一點,大家付費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Netflix已經成功了,但今年你為音樂愿意付錢這是消費升級以后形成了一種習慣。在To B領域里面,中國企業為何在過去也沒有形成一種付費習慣,是因為最早中國企業都是用盜版軟件,現在盜版不用了,大家為品質而付費。To C發展過程完全一樣,今天無論是To C還是To B,付費的愿望已經形成了,我覺得這就是To B春天的開始。
今天這個時代給我們很多的跨越性的發展,給To B企業很多機會。通過微信、小程序,各種各樣在To C里面玩過的東西在To B里面會重現,這是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To B創新的一種新的模式。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數據這種高科技的手段,給我們To B的企業起點更高,我們能夠利用在消費領域的成功營銷數據、流量來擴展To B市場。
最近在SaaS領域有很多新秀出來,也有SaaS結合線上線下融合,解決To B全渠道營銷的創業企業集中開始出現。我覺得To B絕對不是傳統概念的一個軟件,更多的要形成網絡規模效應,利用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利用流量來驅動起動業務增長,而不是合簡單幫助它降低成本,只要是能夠幫助企業促進收入增長的一些技術和創業,都會有廣闊的前景,我們也會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