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雪蕓
7月27日,2019產業互聯網公開課“企服效率專場”在北京開講,云啟資本副總裁馮瑤與百布聯合創始人李亞平以《傳統產業鏈的升級機會在哪里?》為題展開了一場討論。
問題一:紡織產業在升級的時候,到底會遇到什么痛點?
問題二:如何更好地解決傳統產業鏈里面存在的問題?
問題三:效率升級市代,傳統行業呈現出的變化是怎樣的?
問題四:傳統產業升級下,平臺遇到過什么難點或挑戰?
問題五:未來5年、10年,傳統產業里面的升級路徑和機會在哪里?
以下內容經i黑馬&數字觀察編輯:
馮瑤:云啟資本是2014年成立的一家新基金,由IDG跟GGV的兩個合伙人聯合創立,云啟資本的投資核心是圍繞技術+產業這兩大主題。
我個人之前投的各種供應鏈的平臺比較多,包括找鋼網、找油網、百布等垂直行業的公司。其中,百布是我們在2017年初投資的一家公司,垂直于紡織行業,這兩年發展非常迅速。
李亞平:我叫李亞平,以前任職于阿里,百布這個項目是我第7次創業了。2016年加入百布至今,百布已經成為紡織B2B行業的頭部企業。
馮瑤:進入今天的對話主題,核心想跟亞平探討一下,傳統產業里到底有哪些升級的機會?或者說這么多年,這些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先說我的觀點,我們的確能發現傳統行業大多是低效的,舉個例子,我們每天從睜眼到閉眼,生活中的各個場景都圍繞了很多高效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給消費者解決了各種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問題。
每一個消費端對應的都是它上游的供應端跟產業鏈條,但是,目前在供應端跟產業鏈條中根本找不到大規模或者提升效率的公司。
我認為所有低效的生意一定會逐漸被高效的模式所替代,因此,這里想跟亞平探討一下,在紡織行業里面,或者其它你所了解的行業里,傳統產業鏈到底存在什么樣的痛點?
李亞平:我們做的是服裝面料,下游連接制衣廠,由制衣廠生產服裝。隨著服裝快時尚時代的來臨,C端用戶對服裝的時尚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面料的要求也相應提升。
整個面料產業或整個服裝產業非常大。整個成衣產業在全球大概是十萬億的規模,整個面料產業大概是在1.5萬億。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生產國。我們百布要做的事兒就是把中國從一個紡織大國做成一個紡織強國。
那紡織產業在升級的時候,到底會遇到什么痛點呢?
首先,快時尚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穿衣即可代表個性。促進了整個服裝產業向需求多元化且快速迭代的趨勢轉變。
其次,大家知道衣服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嗎?衣服生產鏈條到底有多長?
面料要經過從一棵棉花、扎花、紡紗、織坯、印染、成品布等多個環節,然后才能到服裝廠進行裁減、縫紉、包裝等,最后才通過銷售,到達消費者手中。
一件T恤,便宜的在79塊,貴一點的可能139塊,再品牌一點四五百,再好的可能一千多左右。
那大家知道面料多少錢嗎?
一件普通的T恤,使用的面料一公斤大概在30多塊,能出4米面料,而一件衣服也就用1米左右的面料,再加上加工費3-4塊,一件衣服的成本在十幾塊錢。
那為什么成本十幾塊的衣服到達消費者手中會變成幾十、一百多甚至更高價格呢?原因在于產業的鏈條過長,鏈條中的各個中間環節層層加價。
另外,以前傳統紡織產業款式少,長鏈條還能夠去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在當下,這么長一個鏈條已經很難應對下游服裝快速迭代的個性化需求了。
這個時候整個紡織行業就出現了拐點,即上游產能過剩,中間庫存壓力大,下游買不到自己想要的和性價比高的面料。
馮瑤:我們剛投資百布的時候,有一點印象特別深刻。就是亞平談到的整個紡織產業鏈條非常長,從新疆的棉花、紗線、坯布、印染,每一層中間還有經銷商,再到面料的流通。
而且,在這個鏈條里面,傳統玩家除了大型的服裝品牌,大都是一些零散玩家,這就導致你的貨物處在不停流轉中,呈現了一個高度分散的散狀形狀,每一次入倉出倉都在增加貨物流轉的成本。
剛剛亞平也提到,傳統鏈條里存在很多問題,那像百布這樣的企業是怎么更好的解決傳統產業鏈里的問題的呢?
李亞平:我們剛剛講了這個行業的痛點。
第一,鏈條長。因此,我們首先把沒必要的、低效的、價值低的鏈條拿掉。
第二,鏈條里面需要用到非常多的信息和技術手段提升效率,核心有三點。
首先,舉個例子,花型布的種類眾多,以前傳統的找布方式是拿著布或者樣衣去檔口問。 這是非常低效的,因此,我們建立了圖搜系統,以圖搜圖,把市場的布錄入系統,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一秒找布。
其次,不僅是紡織產業,很多產業的倉庫都是低效、無序的。大量的停留在靠人記錄和搬搬抬抬的年代。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現有倉儲的空間利用率和倉配效率,也是我們在改變傳統產業鏈中所做嘗試的一部分。
再次,傳統行業涉及到三角債問題,今天有很多新興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通過新金融解決傳統行業三角債的問題,也能夠極大提升行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馮瑤:我們之前一直在總結,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無論是人效還是資金使用效率都要不斷地提高,而不是僅僅模仿傳統企業,或者只是靠資金投入帶來增長。
核心在于平臺能夠從商業流轉的角度去減少每一個非必要環節,通過技術、SaaS、IoT去提高產業效率。
亞平他們在行業里做了很多年,我們也在行業里也看了蠻長時間,這幾年傳統行業的確發生了很多變化,下面一個點想聊一下,亞平在行業里面看到了比較好的變化或一些變革?
李亞平:剛剛于總講到了從互聯網到“互聯網+”,再到數據時代。
從服裝產業鏈來看,在我看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人與人直接交互,要靠電話或見面溝通。
到了產品在線階段,一方面產品能夠在線被用戶購買,一方面產品的生產管理逐步實現線上化。
舉個例子,通過AI讓購買衣服實現線上化,定制衣服在布料準備齊全的時候也已經可以實現3天交貨。
即將到來的第三個階段,是整個服裝產業快速定制生產的時代。如果從產業鏈的源頭考慮,從買紗線開始、需要經過坯布、印染等傳統線下環節,很難做到制衣流程和時間的進一步縮短。 因此,只有整個生產過程實現在線化監控和管理,整個服裝產業才真正能夠實現快速化定制生產。
馮瑤:我們剛剛聊了蠻多,講到了傳統行業里面有很多需要升級的點,也包括現在能看到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里我想問亞平,很多的行業存在了這么多年有它存在的必然道理,在我們去升級這個產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難點或者是挑戰?
李亞平: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應該怎么去做會更有價值一點。我把我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在我們看來有四個關鍵點:
第一,企業的價值觀。比如說我們做一件事情可能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要掙錢;可能是企業價值,為了讓企業活下來;有可能是產業價值,要讓這個產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我們自己是想讓中國紡織產業從紡織大國變成一個紡織強國,希望當這個產業價值實現時,會反哺企業,實現企業價值。
第二,路徑。一個企業有各種方法去實現企業價值,其中這里面有一點非常關鍵,即路徑。 搭這一套企業價值的發展路徑是什么,我們一定要想清楚,因為路徑代表著你對行業的理解和重構。
第三,技術和金融,整個供應鏈產業升級的時候,新技術和新金融往往是整個產業升級的起點也是升級過程中必備的工具。
第四,送大家四句話,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對未來要有信心、對當下要有耐心。做產業創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大家花費足夠多的心力和體力,我們要堅持長期主義。
馮瑤:最后一點講得特別好,從國內來看,各個產業特別是垂直行業供應鏈升級和整合的平臺自找鋼網開始,2012年其實算是一個元年。
從2012年到現在,產業平臺不斷地升級、演變,從傳統的流通,成長到現在供應鏈成效的整合,未來的路確實很長。
那未來5年、10年,亞平你是怎么看傳統產業里面的升級路徑和機會呢?
李亞平:用三句話來講。
第一,新需求帶來了升級的機會,就是出現了拐點。
第二,新技術和新金融往往是解決整個產業鏈升級的必備工具。
第三,暢想一下未來,在搭建產業鏈升級的框架時,我們一定要堅持是先進的生產力代替了落后的生產力,并且要屬于更加貼近用戶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技術和數據驅動產業升級。
換句話說,要堅持以用戶為本,今天我們雖然做的是To B的生意,客戶為下游服裝廠。但是,服裝廠面向的客戶是更下游的用戶,只有替B端用戶去考慮他們用戶需求時,讓我們的客戶能成功,冰通過技術和數據驅動產業升級,讓我們這個產業能更高效更低成本,同時能更技術化,更數字化,更可視化,才能更代表未來,我們搭建的供應鏈才有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