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9月1日,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的當天論壇上,花老師為企業家朋友們做了題為《數字化與新產業時代》的報告,內容分為三大塊,第一部分是「企業家亟需數字化理解與反思」,第二部分是「數字化引領新產業時代」,第三部分是「數字化升級從改變認知開始」。昨天推送了第一部分「企業家亟需數字化理解與反思」,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2015年,我們就開始討論一個概念,叫互聯網上半場下半場。2015年開始講互聯網上半場的時候,大家還不需要那么緊張,因為在互聯網上半場,我們只是改變了消費端和零售渠道端,我稱之為消費互聯網。
從2015年開始線上線下打通,所有線上的企業都開始移到線下來。阿里講「五個新」戰略,開始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就開始往下移了。而騰訊就開始討論「產業互聯網+」的整體戰略轉型。這些在線上非常強大的公司,為什么都移到線下來?
我們發現,線上的空間全部被占滿,必須開始釋放線下空間,2015年我們開始討論互聯網下半場,當互聯網技術開始融入產業端,我們就開始告訴大家,產業的新時代開始了。
這個產業新時代和所有做產業的人相關,還是僅僅和做互聯網技術的企業相關?這個問題顯得非常重要。有一段時間大家常常說虛擬經濟沖擊了實體經濟,有人問我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就回答說不存在這件事情。虛體經濟的價值和實體經濟的價值,不存在誰沖擊誰的問題,最終一定是融合——為顧客創造價值。如果兩者不做融合,沒有人去為顧客創造價值,兩個都不存在,所以并不存在誰沖擊誰的問題。
如果做實體產業的人不明白,實體產業必須融合數字技術去滿足顧客價值,不是因為虛體經濟對你的沖擊,而是顧客開始淘汰你,這才是令人特別擔心的,這就是我來和各位討論產業新時代的原因。
我們稍稍回顧一下,工業革命到底帶來了什么?工業革命最根本的改變是什么?工業革命也稱為機器革命,那么機器革命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斷把手工釋放出來,然后把效率變得更高,成本變得更低。
它有三次特別巨大的標志性調整。第一次就是蒸汽機出現。接下來是電力革命,也就是電氣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無論信息還是資訊革命,都到了頂峰。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更多的科技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當中,各大領域都開始變化。
今天這一輪我們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人也把它獨立出來,叫它信息革命。在第四次革命中,不再是機器時代,而是進入智能時代。以前所有的技術都是淘汰工具的,但這一輪的技術開始淘汰人。以往我們不斷讓機器效率更高,接下來要讓人機之間的效率更高,這一定是把一部分人替代掉。
新產業時代,我們一定要懂產業價值、數字化的真正意義是什么?熊比特曾經講什么叫做新的生產函數,當加入數字化之后,每一個產業組合都變了,我們稱之為新產業組合。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2018年報告《人工智能改變世界》中說,人工智能將推動全球GDP增長15.7萬億美金,至2030年經濟增長30%。人工智能本身將滲透到各個產業當中。從人工智能專利的覆蓋數量去看,我們可以看見前20位的產業將來都是要被調整的,這些產業都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數字化進入到各個產業當中,就會產出非常多新產業的組合,這種組合就需要我們理解,這個時代的變化已經和工業時代完全不一樣。工業時代我們其實是原有生產要素的組合,而今天新產業時代,數字化把原有要素全部更新到數字的價值,我們就有全新的組合。
我講一個具體的小例子——騰訊AI服務,它把人工智能放在怎么去讀患者的片子,人工智能對病種的預測,給實時輔診建議的準確率越來越高了,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和醫療之間的產業空間就會完全變。產業空間變的時候,你發現好像騰訊這家公司變成了一個醫療健康公司。如果這家醫院更早地介入到人工智能合作的時候,醫院也變成技術公司了,這就叫新產業組合。
今天最時髦的被討論最多的兩家咖啡店,你會發現它們做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讓我們看下數據,如果按服務半徑和門店去看,星巴克覆蓋320家門店,覆蓋160平方公里。瑞幸咖啡以技術平臺快速發展,目前230家門店,覆蓋460平方公里。數字化讓整個產業鏈效率變得更高,產業成本變得更低。
我大概從1992年開始研究中國領先企業如何成長,這個研究持續到現在接近30年。我很幸運在1992年,從3000家中國企業中篩選出5家,分別是華為、海爾、TCL、聯想、寶鋼。我選擇這五家,其實是選什么?選不同所有制,即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面對消費端的公司和資源性的公司、供應性的公司和技術性的公司。
我持續跟蹤近30年,發現這些持續領先的企業,它們不斷進步、不斷調整、不斷轉型。比如今天的海爾,很難簡單地說它是一個制造公司,它更是智能制造的公司。智能兩個字已經深深嵌入到企業整個戰略中,以組織和最終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五家公司真的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當然我也很幸運,它們一直走在領先的路上。我們今天再來看華為,它不僅僅是最初的程控交換機供應商,也不僅僅是一家簡單的全球化公司,更不僅僅是電信運營商的綜合服務商,它已經能夠幫你提供手機,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它告訴你,未來它會連入千家萬戶。
除了我在1992年開始的這條主研究線路,從2012年開始我又加了一條線,研究數字化、互聯網、智能技術對企業的影響。
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夠持續領先?我發現,這些企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不斷運用技術,滿足顧客的需求,創造顧客的需求,并且創新價值。當它不斷創新創造,推動價值改變的時候,它的成長速度更高更快。比如小米成長為世界500強僅用八年,騰訊、阿里也紛紛進入世界市值前十。
這種成長和發展的速度背后,邏輯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它們將市場和技術的變化融合到商業價值當中,持續實現真正的產品和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