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企業服務型公司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盡管企業服務公司的市值沒有消費互聯網公司高,但是它們的資本使用效率更高。在未來,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需要更有耐心,保持克制,為提高效率和回報一起努力。
2019年9月18-19日,2019 DEMO CHINA創新中國·未來科技節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舉辦,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進行了主題為《產業互聯網,下一個10年的周期性機會》的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
1. 對于To B類型的企業服務公司,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需要更有耐心。
2. 雖然企業服務公司市值沒有消費互聯網公司高,但是前者的資本效率高,所以最終能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3. 希望中國的投資人和創業者能夠保持克制,為提高資本效率,提高回報而一起努力。
以下為演講實錄,未經嘉賓審核: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DEMO CHINA來分享。
最近兩年大家一直在講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這個下半場指的就是企業服務了。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企業服務面臨重重困難。昨天我去參加了一個創業營,企業服務的公司占大多數,想要實現的都是人工智能功能,但大家都在比慘,說明創業維艱。
企業服務還有機會嗎?機會在哪里?
十幾年前,我剛剛開始做投資人,美國投資人同樣問我們,中國互聯網到底能不能賺錢?十幾年前美國投資人不愿意把錢投到中國互聯網里面去,認為中國互聯網無法退出,在那時只有新浪、網易、搜狐上市,市值也都很小,才幾億美金,更別提什么并購了。
我相信今天沒有投資人再問這樣的問題了,中國消費互聯網已長成龐然大物,阿里、騰訊都是三千億、四千億美金的公司,基本上可以和美國的Facebook、Amazon相媲美了。去年阿里巴巴并購餓了么,95億美金全現金并購,這是互聯網領域全世界最大的一筆全現金收購案例。
現在不僅這些互聯網企業上市后市值很高,并購金額同樣可以很大,可以大幾十億美金,甚至未來可能會出現百億美金以上的并購案例,中國消費互聯網已經很成功了。
說回企業服務。當然,企業服務同樣有機會,但會慢一點。這個星期美國硅谷最有名的一家八卦媒體寫了一篇文章,是說美國一支很有名的VC基金,在2009年一期表現非常好,每年回報率是44%;但是2010年成立的二期基金到現在為止每年回報率是16%;2011年成立的三期基金到去年9月份為止回報率是12%,看上去非常一般。
今天再來看,三期基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因為三期基金在2014年投了SLACK公司的B輪,今年SLACK上市以后,差不多會有100億美金市值。這就是投資To B公司遇到的常見問題:一個項目從投資到退出需要很長的周期。比如說ZOOM,它于2011年成立,到今年終于長成了一百多億美金市值公司,這已經是很快的奇跡般的速度了。所以對于To B類型的企業服務公司,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需要更有耐心。它不像To C類型的消費互聯網公司,后者可能兩三年就能成為幾百億美金的公司。
另外,這些企業服務型公司市值也沒有消費互聯網公司那么高。ZOOM已經算是佼佼者,但和Uber比起來,和Airbnb比起來,估值規模都要小兩三倍。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 VC從企業服務型公司里賺的錢比消費互聯網型公司要多,為什么?因為企業服務公司資本效率非常高。還是拿ZOOM為例,在它上市前,累計融資才1.3億美金,用資本市值除以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0倍。再看Uber,雖然有500多億美金市值,但是上市前累計燒就燒掉150-200億美金,用市值除以累計融資金額還不到3倍。可見消費互聯網公司效率非常低。中國市場更差,像滴滴、美團都不到兩倍,因為中國競爭更激烈,所以補貼更厲害。美國雖然企業服務公司市值沒有消費互聯網公司高,但是它的資本效率高,所以最終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的價值。
我們希望中國的企業服務公司同樣也能為未來5年、10年,為中國的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回報。但是說實話,我們看到中國企業服務公司很有可能同樣會陷入價格戰。對于中國企業服務公司要求也非常高,既要懂產品,也要打造軟件產品,同時需要有拼融資能力。
曾經有一個細分行業,在美國最高能做到 20億美金的公司。放到中國來,這個行業領跑者一開始也能做到一年1個億的收入,幾千萬利潤。但是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行業非常好,大家打價格戰,把這個行業全打成免費的了,最后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完全廢掉,這是對國內來說一個血淚的教訓。我們希望中國的投資人和創業者能夠保持克制,為提高資本效率,提高回報大家一起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