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與數字化有哪些不同?信息化時代企業關注的是內部、管理、流程、結果,而數字化時代企業關注的是外部、商業、數據、運營,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是信息化時代的十倍以上。”12月19-21日,第六屆中國產業互聯網大會在寧波舉辦,會上托比網記者對商越創始人兼CEO苗峰進行了專訪。
“數字化有三大要素推進:第一是技術的發展,隨著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例如數據庫、5G、云計算等,中國的基礎技術已經到了推動產業發展的階段;第二是經濟下行,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急需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第三是互聯網的發展釋放了人的紅利,現在都是85后、90后占據著各大企業的核心要職,他們希望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做管理。”
在苗峰看來,產業互聯網分為兩類,首先是從B2B電商的角度來看,第一類是信息類企業。比如1688和慧聰,更多是信息撮合功能;第二類是2B交易類。B2B交易類分三個層次,第一層C端供應鏈轉B端的,第二層原生的2B電商企業,第三層傳統企業轉數字化的公司。其次,在B2B領域里面還有SaaS,SaaS又分為三類:管理類、交易類、工具類。管理類SaaS有像ERP、HR等管理套件;工具類SaaS例如金山軟件等;交易類SaaS,例如商越。任何軟件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是幫助企業找生意、做生意和管生意,前兩類SaaS幫助企業管生意,電商的撮合平臺就是找生意,找完之后做生意,就是交易類SaaS所做的從訂單到履約。商越從交易類SaaS開始切入。
商越定位于為十億到千億規模的企業提供非生產物資采購SaaS服務,幫每個中大型企業構建自己專有的采購SaaS平臺,不賣貨也不做電商,只是為客戶提供采購SaaS的工具服務。
苗峰表示,商越從SaaS模式切入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當前做的非生產采購,企業對數據安全性保密沒那么高,所以更容易切入;第二采購這件事情不同于企業的財務、HR等,SaaS更容易連接外部電商。通過提供強大的互聯網運營架構,可幫企業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采購效力。第三,采購需求是要下沉的,以前企業內部系統使用人數普遍很少;第四,SaaS每周都要進行更新迭代,可以更貼切行業需求變化。“商越做的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們用新技術、新模式解決中大型企業的老訴求和新訴求。新技術就是用互聯網架構、互聯網技術、中臺技術,新模式就是SaaS模式,解決企業零散采購、企業間交易效率低和成本高企的問題。”
苗峰表示:“未來我預判中國市場會出現100家市值超過100億的2B電商公司。供給側已經數字化,那么需求側一定也是跟著數字化的,一個企業能夠對接N個電商類供應商,這是新的訴求。商越之所以定位于大中型企業的數字化,是因為小企業的數字化需求還不太成熟,同時單一大的電商能夠滿足小企業品類的訴求,客戶不會選擇一個SaaS平臺。所以我們今年的客戶體量起步在10億以上。”
到2019年8月,商越成立不到一年拿下兩輪融資,苗峰介紹稱:“第一輪融資要感謝阿里的光環背書,而第二輪融資投資人更看重商越對于賽道的理解深度和產品的雛形。商越團隊對于新時代客戶數字化理解深刻,團隊成員來自阿里、德勤、Oracle等名企,對于電商的理解也非常扎實,同時能夠把應用場景用互聯網的技術表達出來。我從來沒有感受到資本寒冬,因為任何時候都存在機會,一定要思考清楚你所在的賽道為誰服務,解決什么問題,為誰賺錢,你需要用多少錢。”
“任何時候一個公司要有一個和發展相匹配的估值。因此商越會把市場給的高估值往下拉,而且我們在選擇資本的時候堅決不要戰略投資,因為一旦選擇某一個電商平臺的投資,就會帶著這個電商平臺的視角來做生意,不能保持絕對中立。”苗峰強調,“TO B是一個慢生意,年初我們定了一個月簽一家客戶,保證簽一家服務好一家的目標。到目前,我們客戶的續約率幾乎100%,同時我們已經到期的續約客戶還有的合作金額增長了160%以上。這基本上能夠驗證我們所在賽道商業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