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想快速致富,那就得取巧走捷徑,所以才會對某個概念、某個模式趨之若鶩,有了所謂的風口論。
今年的熱點,“口罩、額溫槍、呼吸機”,你沒那膽子,又吃不了苦,錯過;羅永浩“直播帶貨”,還債2億,你沒那才能,又吃不了苦,錯過;大力發展“地攤經濟”,你沒那勇氣,又吃不了苦,錯過。
回到2B互聯網,沒風口,無捷徑,難取巧,不性感。
資本回歸理性,2B終究是一門是生意,只有真正創造價值,或者證明能創造價值,才能獲得認同,跟你一起把生意做大做強。
一方面,要把2B這門生意做好,能賺錢,活下來,獲得認同;
一方面,要利用好“IABCD”科技,做產業鏈“數字化升級”,用科技把生意做的更好。
產業互聯網,該學華為,管他是不是“互聯網“公司,有沒有“指數級”增長,把一門生意真正做好才是王道。
幾十年如一日的瞄準一個“城墻口”沖鋒,緊盯客戶需求,在一場場戰斗中積累技術實力,在一場場戰役中實現數字化換裝升級,真正形成有實戰能力,有迭代能力的產業集團軍群,取得“城墻口”的巨大突破。
什么才是你的“城墻口”?
我是誰?
從B2B交易平臺開始,到近年來的產業互聯網,是相對新興的方向,探索者們各自盲人摸象給出了不同答案,尚未有官方認定的統一標準。
什么是B2B?什么是產業互聯網?
一句話說不清、聽不懂的,要么其實是沒想好,要么是故意不說仁話。
B2B交易平臺:是面向中小企業用戶,以交易流通達成為核心的平臺。
產業互聯網:是圍繞某一產業鏈上的企業用戶,以技術提升產業鏈效率的互聯網。
B2B交易平臺,從撮合交易到自營交易,發展至倉配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各類增值服務。
核心是圍繞著交易流通,產品生產出以后,如何流通到終端,讓交易供應鏈通本身的效率更高。
產業互聯網,不僅局限于交易流通,更是著眼于整個產業。
涉及到用技術的手段實現產業數字化,在數字化的指導下,提升產業鏈上各個企業的運營效率,其中包括選品、采購、生產、流通、銷售、終端服務等等。
顯然,產業互聯網的范圍更大,交易、流通效率也是產業鏈效率的一種。
從哪里來?
從互聯網的角度看,面向個人的2C互聯網蓬勃發展后,面臨瓶頸。
到哪里去?
產業互聯網方向,用正統的說法:通過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用技術提升產業效率,降低產業運行成本,運用數據基于虛擬網絡構建新型生產關系,重構產業資源配置,形成多角色、高并發的大型產業鏈協作網絡。
該怎么去?
由于我國的產業經濟環境、發展階段和國外差異很大,互聯網copy to China對標國外、模式復制的路,在2B領域很難走的通。
這就很難像2C的拼多多,一手猛抓流量,一手巧抓供應鏈,三年上市,近千億美元市值,再來百億補貼,鳳凰涅槃,真香大白。
相較于2C,2B即使登頂,也很難形成一家通吃的產業格局,相對規模效應的價值沒有2C那么大的壟斷紅利。
那就需要去服務好產業鏈中的合作伙伴,設計好合理分工的商業模式,帶著大家一起爬山。
不同的山差異很大,并沒有標準爬法,別人的招式未必適合你。
得結合每個行業的現狀、用戶的痛點,團隊的能力稟賦,打磨出最適合自己的爬法。
爬山的路太多,每條路都去趟,人員精力分散,看上去很忙很累,卻可能迷失在山中原地踏步而不自知。
得用最少的代價(錢和時間),集中精力,趟出最適合當前階段的路。
探索者們爬山的角度大相徑庭,登頂之路卻殊途同歸。
得有終局思維,才能及時調整姿勢,不同階段發展不同能力,避免一個姿勢用老。
B2B交易平臺,大體上圍繞供應鏈,走了交易(撮合~自營),物流(倉儲~配送),供應鏈金融(應收應付~存貨),信息化(ERP~SaaS),服務(引流~培訓)的路。
產業互聯網,需要從自身效率提高、技術應用探索開始,積累起超越原有行業的資源和能力;
再以商業重構的形式,輸出給產業中的伙伴,改變原有的產業業態,使產業升級到更有效率的協作形式。
理論上的應該先做的,卻未必最適合。理論上都應該做的,卻未必現在需要。
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