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CRM領域,六度人和(EC)一直有些獨特:堅持標準品,不做定制化;堅持純SaaS,不做私有化。
近日,六度人和完成億元級的D1輪融資,并宣布公司已經實現盈利,開始籌備IPO。借此機會,億歐EqualOcean專訪了六度人和CEO張星亮,探討了這些“獨特”背后的邏輯。
率先實現盈利,開始打造產業鏈
Q:融資意味著公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接下來六度人和的戰略重點是?
A:過去的幾年中,六度人和積累服務了數萬家企業客戶,我認為我們已經過了客戶積累的階段,接下來要深耕行業,基于CRM打造行業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公司。這是我們未來幾年的戰略。
Q:為什么要打造行業產業鏈?如何打造?
A:比如我們深耕的重點行業教培行業,一家教培公司在做數字化的時候,涉及到商機獲取、招生、排課、上課、續班等幾個環節,這里需要四、五個SaaS系統。我們通過戰略合作、投資的方式,以CRM為中間鏈條,把前端的營銷和后端的業務系統串聯起來,為行業客戶提供生態組合型的解決方案。
Q:完成融資的同時,六度人和也開始籌備上市,對于CRM企業來說,上市的時機成熟了嗎?
A:第一是因為我們開始走向盈利了,從去年3月我們開始轉虧為盈,已經形成了良性的、穩定的商業閉環,所以開始考慮上市。第二是業務需要,打造CRM行業產業鏈,要做資產聯合的事情,就需要盡快與資本市場接軌。
Q:CRM市場整體上還處于前期投入階段,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為什么六度人和率先實現了盈利?
A:首先是因為我們堅持標品化,不做定制化開發,標準化的產品一旦過了盈虧平衡線后,利潤會大幅增加。第二是行業化,在教培、金融等細分行業建立了優勢。SaaS的覆蓋面很寬,但它有一定的行業屬性,CRM廠商可以深耕行業,建立行業壁壘。
長期主義,堅持產品標準化
Q:堅持標品化無法滿足大客戶的定制化需求,也就難以贏得大客戶的信任,為什么一定要堅持標品化?
A:從投入產出比來看,大客戶雖然客單價高,但是公司所需付出的人力成本相對應也是同比例增長的,百萬級的項目就需要匹配相應的開發、交付成本。而標品化的公司,服務1萬個客戶和2萬個客戶所需要的成本相差不大。從財務模型上,標品化的公司是有明顯的邊際成本線的。
從產品定價上來看,大客戶往往采取招標的方式,也就是競爭性定價,誰的價格低就采用誰的系統,這樣就降低了企業利潤。而中小客戶是產品型定價,本質上一個公司能否有高毛利的根本原因,就是是否依照產品本身的產品力來定價。
Q:這意味著你們放棄大客戶了嗎?
A:不是,我們也有大客戶。在做了很多中小客戶,積累起產品能力后,很多大客戶的集成商會主動找到我們,采購我們的標準化產品作為其中的一個功能插件。只要找到盈利的關鍵指標,我堅信只要把產品做好,無所謂客戶大小。
Q: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短、續費率低,而續費率對任何一家SaaS公司都是重要的。
A:首先我們堅持首單不虧錢,這樣就保證不管是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即使不續費我們也不虧錢。
其次,我把這個機制當做一個客戶漏斗。即使小客戶壽命短,但每年總是有客戶會沉淀下來,進而成長為中型客戶,這些中型客戶的增購率、續約率很高。這個過程就像一個沙漏一樣,不斷地為我們篩選出優質的付費客戶。
最后,面對大企業客戶,我們發現了不少客戶的市場運營和銷售部門采購了EC的產品,用了之后體驗好,最終推廣到整個集團采購。所以我覺得優質客戶不僅僅是打出來的,也可以這樣漏斗式地篩出來。
圍繞客戶,積極擁抱云生態
Q:中國CRM行業一直有兩派觀點,一派大力投入做PaaS平臺,一派堅持不做,您一直堅定地不做PaaS,為什么?
A:做PaaS的一派是在復制Salesforce的成長路徑,但是中國CRM的成長環境和Salesforce是完全不一樣的。
2004年之前,Salesforce憑借SaaS模式積累了大量中小用戶,打下了堅實的產品基礎。當它進入大企業市場時,當時美國的云平臺和SaaS生態并不成熟,Salesforce只能自己構建了PaaS平臺進行二次開發,滿足定制化需求。
當下中國CRM天然成長于一個云的時代。騰訊云已經構建了底層iPaaS,在這個生態上,不同領域之間的SaaS可以把賬號打通,也可以和低代碼SaaS打通,組合式為大企業服務,CRM本身的定制化需求會大量減少,沒必要獨立做PaaS了。十年前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不一定會在中國再次發生。
參考Salesforce來看,它2010年開始就把重心從force.com(aPaas)轉向了集成化,直到2018年收購了mulesoft(iPaas),最近10年它大力投入的是社交化、AI、大數據等數字化領域,企業內部IT化板塊在快速減少。
Q:那么大客戶的定制化需求誰來滿足?
A:云平臺做大客戶的總包商,然后再把任務分包出來。標品化公司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定制化的需求由傳統軟件公司去完成。總包商、產品化公司、定制化公司之間的分工會越來越分明。
價值大于競爭,CRM的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Q:中國的CRM行業現在整體發展到了哪個階段?
A:我感覺CRM行業逐步成熟。第一是有公司逐步走向盈利,產業開始走向良性;第二是每個廠商都在自己行業建立了優勢和壁壘,有些CRM更偏重零售分銷行業,也有一些偏重機械、電子制造行業,而EC就在教育培訓、金融服務、科技互聯網等有很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
Q:您對行業競爭度的感知是怎樣的?
A:我感覺整個行業的競爭度是在降低的,大家都專注于不同的垂直行業進行耕耘。整個行業真正面臨的挑戰是價值挑戰,你在行業里能不能做出客戶認可的價值,這個價值的客戶群夠不夠大。
Q:中國的CRM行業發展有一個特殊性,就是與騰訊云、阿里云等,以及金蝶、用友的關系緊密,您怎么看待CRM廠商與他們的生態關系?
A:云服務商具備云的能力,它要把這種能力賦能給傳統行業,就需要一些SaaS幫它做應用。所以SaaS的本質是云能力的搬運工,是把云能力輸送給傳統企業的一個通道。站在云服務商的角度,它肯定希望SaaS合作伙伴越多越好,它的生態才會越來越蓬勃。
騰訊云成為SaaS的分銷渠道是大勢所趨,就像當年騰訊成為游戲的分銷渠道一樣。這是SaaS生態的一個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