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應HR公益組織HRPA的邀請,到蘇州參加了HRPA主辦的“數字化人力資源高峰論壇2019”。我在現場分享的題目是“數據分析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應用”,其他幾位嘉賓都是來自500強公司的業務或HR負責人,分享了各自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亮點很多。我對其中的兩場演講做了一些筆記和思考,這里與大家分享。
為什么現在要強調數字化轉型?因為對很多制造業公司而言,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今天,傳統的制造業工廠都無一例外都面臨以下幾個重大挑戰:
中國長期以來引以為自豪的人口紅利正在縮減,適齡勞動力供給逐年下降;
以90后和00后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愿意從事制造業的意愿在降低(也難怪,今天送個外賣都能比在工廠里干掙得多);
因工人工資、福利和培訓等成本的上升所引發的管理成本上升。
這種現實背景下,企業走數字化和自動化成為必然之選。通過用機器替代人工,既能增加生產效率,又能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霍尼韋爾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業務負責人涂赟的分享,該公司在建設智能化工廠的過程中走的路徑可以用兩條主線來概括,一條是精益 - 分組 - 自動化;另一條是數據 - 數據連接 - 數據驅動。
霍尼韋爾公司分享者:涂赟
先說第一條自動化路徑:公司本著精益生產的原則,首先把眾多的生產任務進行分解,以此完成生產任務的模塊化。然后,根據各個模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挑選出一些來實行自動化。
在挑選哪些模塊來做自動化時,霍尼韋爾應用的標準是:
簡單重復的工作
工作有一定危險性
工作對質量穩定性的要求比較高,這樣可以避免人的主觀因素的干擾
自動化項目自身的投資回報率(ROI)
再來看第二條數字化路徑:霍尼韋爾先是有針對性地收集與生產運營相關的數據,然后打通各數據集之間的關聯,最后利用數據建模實現對生產任務的自動計劃和調度。
一個案例是:公司通過倉庫作業工人所佩戴的電子傳感器來完成日常工作過程中的關鍵數據收集,后臺經過數據分析后,向工人主動推送工作任務,還能對工人實施實時的績效評估。
項目帶來的好處:以前車間管理者很容易向HR抱怨說人手不夠,現在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由系統自動來完成人力規劃,什么工作量需要配多少人手一目了然;員工在工作中的浪費時間被大大減少,人均生產效能獲得顯著提高。
面對同樣的制造業轉型壓力,施耐德走了一條霍尼韋爾稍微不同的路徑。
根據施耐德HR副總裁Helena Shao介紹,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HR從組織、文化和能力三個方面為業務提供了支持。
施耐德公司分享人:Helena Shao
第一個方面是組織。為了完成數字化轉型,施耐德提前對組織做了如下梳理:
建立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專門負責尋找和挑選外部的優秀創意,然后伺機引入到公司內部落地;
關鍵業務流程梳理:這項工作的目的在于確定各關鍵流程負責人,同時完成數字化戰略規劃和成熟度評估;
技術解決方案:搭建技術平臺,實現內部各系統之間信息和數據的互聯互通,同時保證數據的安全不外泄;
完善數據分析和數據治理:通過數據建模和數據分析,為業務找到最優解決方案。
第二個方面是文化。公司在組織的各個部門和層級都識別和任命了全職或兼職的關鍵人選,這些人分為領導者和專家兩類,專門負責在公司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推動創新和對團隊賦能。其中的專家又根據業務流程專家、專業領域專家和工具關鍵使用者進行了劃分。
在通過對騰訊等企業的對標學習,施耐德發現自己在以下八類專業化數據崗位上人才缺乏,于是又分別通過外部招聘、內部培養和人才共享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人才空白:
數據分析
BPO
機器學習
數據安全
IT基礎設施
數據建模
數字化戰略
數字化領導力
第三個方面是能力。要推動數字化,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必然要具備相應的數字化能力。
施耐德通過DACUM這一能力提取工具,為關鍵崗位提取出了相應的數字化能力項。在此基礎上,制作出了一份完整的學習地圖,包括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從初級到高級、從硬件到軟件的所有能力項。針對學習地圖中列出的每一項能力,公司開發或外購了相關課程,主題包括:統計學、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等。
在課程體系搭建完成之后,最有效的培訓與學習方式是將課程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施耐德通過落地實際生產運營項目來為員工完成了數字化能力的培訓。
通過以上組織、文化和能力三個方面的工作,HR就完成了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業務團隊的賦能。
幾個月前,我采訪了一位世界五百強工廠廠長,他本人也是一位數字化轉型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他所在的工廠也同樣面臨了日益減少的人口紅利和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壓力。今天,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他領導的工廠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用他的原話說,如果哪家傳統制造業工廠到現在還沒有考慮數字化轉型的話,那么未來只會是“死路一條”。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那些懂得數字化戰略和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人才顯得尤為可貴。
他告訴我,地處西南某省的一家民營企業,就是因為招來了一名懂數字化戰略的廠長,后來帶領整個公司走出了困境。而公司付給這個廠長的薪水,有幾百萬人民幣之多,這個薪資水平放到一線城市來看也是相當搶眼。未來數字化人才的市場價值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