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工業自動化行業發生許多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用十大的詞語來概括。解讀這些詞語,揭秘它們的背后的由來及對行業發展的意義。
1、工業4.0
說起工業4.0,它是個舶來品。故鄉在德國,現在流行于全世界。實際上全球范圍內還有其他類似名詞,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中國的“兩化融合”等。。“工業4.0”一詞最早出現在2011年德國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概念正式由德國“工業4.0小組”提出。
德國將制造業領域技術的漸進性進步描述為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工業1.0”(機械制造設備的引入)、“工業2.0”(電氣化的應用)和“工業3.0”(信息化的發展)的延伸。“工業4.0”戰略通過深度應用信息通信技術(ICT)和網絡物理系統等手段,以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為重點進行工業技術領域新一代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使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促進產品功能多樣性、個性化和產品性能大幅提升。
工業4.0具有強烈顛覆性,工業4.0將發展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模式。“網絡化制造”、“自我組織適應性強的物流”和“集成客戶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也使得它率先滿足動態的商業網絡而非單個公司,這將引發一系列諸如融資、發展、可靠性、風險、責任和知識產權以及技術安全等問題。它帶來的革命性效應將沖擊現有的市場格局,最終可能影響全球產業鏈的分工。越早開始意味著市場優勢越明顯,正在歡呼和跟風“淘寶”的勝利的業界是否認識到“淘寶的克星”——工業4.0正在到來?
工業4.0熱在直至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大方向,確定了方向,才能直達目的地。
2、物聯網
物聯網是將無處不在的末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數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應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專網、和/或互聯網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物聯網是互聯網2.0版本,從人與人的交流到物與物的信息交換,在工業4.0的大方向下,物聯網技術成為智能工廠的關鍵之一。
以WSN(wirelesssensornetwork)、M2M、RFID為核心,結合應用端專業領域知識的物聯網,已成為近期諸多產業發展的關鍵趨勢。尤其是對于需要滿足分散、多點、大范圍的資料收集與運算需求,進一步使“物”變得智慧化的產業或市場,更是物聯網一展身手的所在。而對制造工廠而言,邁向智慧化與資訊化的“智慧工廠”,更是達到增效節能與更安全的途徑。
3、機器換人
機器換人絕對是新聞中出現較高的名詞。還記得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嗎?2011年年底風傳富士康將以“百萬機器人”取代工廠內的產業大軍。它傳遞出兩個信息,一個是富士康要造機器人,另一個是富士康要機器換人。前一個,眾所周知,沉了,進展不順。另一個外界不是特別清楚富士康的實際狀況。但是近幾年,機器換人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個傳媒的報道當中。
“用工荒”成為機器換人的一個主因。“用工荒”體現在招工難,用工貴,智通人才連鎖集團數據研究中心對東莞近800家制造業企業進行了問卷調研,從調研的情況來看,64.46%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認為面臨的最主要壓力來自招聘難,其中員工流失也成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面臨壓力的重要表現,占比43.37%,其次是分別來自工資成本上漲、季節性用工變動以及其他等因素,分別占比30.72%、10.24%和7.83%。人力成本的上升逼迫企業“機器換人”。
傳統制造業還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淘汰落后產能,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技術密集型,這都要求要以先進的生產力改造企業。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機器換人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浙江省嘉興平湖出臺了《平湖市2014年度“機器換人”專項行動方案》,浙江東陽“兩化”融合推進“機器換人”,廣東順德“機器換人”新政策補貼超預期。政府的不遺余力的推廣,機器換人概念深入人心。
4、工業機器人
2014年工控行業最火的熱詞無疑是工業機器人,從全國大大小小的機器人展會到工業機器人元年論,再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的統計: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一夜之間,工業機器人這個詞火熱無比,大量有錢就任性的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工業機器人,如林州重機、華昌達、巨星科技、均勝電子等等。僅2014年上半年就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進入機器人領域,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大幅上漲。
上市公司忙了,政府也沒閑著。工信部2013年年底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到2020年,中國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地方政府更加伶俐,扶持政策在極短的時間年內陸續出臺。據相關數據統計,已經有浙江、重慶、洛陽、廣州、東莞、佛山、順德等地方政府出臺機器人相關扶持政策。近期,黑龍江起草機器人產業規劃,上海再出政策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深圳發布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產業規劃政策等。市場火熱需求,政策引導發展,工業機器人能不火嗎?
盡管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火熱異常,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仍有不少問題值得警惕。目前,在我國市場,外國機器人巨頭處于明顯的壟斷地位。我國機器人產業面臨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后、低端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技術成果轉化率僅在3%左右。一方面在高端領域,國內市場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另一方面“低端產能的擴張勢頭令人擔憂。”機器人行業已出現低端產能無序擴張的苗頭。如何避免機器人產業重蹈光伏覆轍的問題值得高層費一番腦筋。
5、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是指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畫編排與生產進度。目前智能工廠可實現的技術包括無線感測、控制系統網路化和工業通信無線化等。
智能工廠既需要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的執行機構,也需要物聯網和工業以太網等信息傳輸機構,把一切信息匯總到系統,通過系統控制整個工廠的生產作業,
德國的安貝格工廠是智能工廠的早期案例,這座占地面積10萬平方英尺工廠的主要任務是為其它工業巨頭生產自動化設備,但這并不是關鍵,其重大意義在于廠內1000個制造單元是如何通過網絡進行聯絡的。通過網絡控制,廠房里的大多數設備都可以在脫離人類勞動力的情況下對零部件進行挑選和組裝。
智能工廠就是代表高效率的樂園:次品、停機、浪費和等待這些問題統統不復存在。工廠經理和CIO們齊心協力,確保數據和生產、IT和制造無縫結合起來,每個機器的每次轉動、每個刀具的每次切割以及全球交付鏈上每個部件的每次運輸,都一覽無遺。
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具體化,它并不遙遠。
6、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無數次出現在電影中,人們也習慣了它存在于電影中,但要它走出電影,走進現實,仿佛卻是遙不可及。人工智能之所以被炒熱,就不得不提互聯網大佬們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5月16日,百度宣布任命吳恩達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這個在國內用戶中顯得陌生的名字,在大洋彼岸以及全球科技界卻是個響當當的光環人物。他有著眾多頭銜,作為學者,他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作為企業家,他是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的聯合創始人;尤為重要的是,他曾一手創建和領導了谷歌的深度學習團隊,開啟名噪一時的谷歌大腦項目,被稱為“谷歌大腦之父”、“谷歌大腦背后的X教授”。和多倫多大學的GeoffreyHinton、紐約大學的YannLeCun一起,被譽為“人工智能三大專家”。百度挖的可不僅僅是墻腳,簡直就把谷歌的心肺都給挖了,這也報了一年前被谷歌“橫刀奪愛”之仇。那一年,百度參與了對“人工智能三大專家”另一大佬GeoffreyHinton的競標。在這場每隔半個小時就報價一次的競標中,百度出價甚至高于對手,卻在競標過半時被谷歌“橫刀奪愛”。
發生的另一件標志性網絡事件是騰訊挑起的“小冰事件”,騰訊在6月1日,封殺所有“小冰”。理由是“微軟小冰”存在模擬用戶操作、誘導用戶拉群、批量注冊垃圾賬號等違規行為,為了保護用戶體驗和安全,微信團隊依照平臺規范對此事進行處理。“小冰”的大靠山微軟豈會善罷甘休,轉眼間就宣布和騰訊死對頭奇虎360公司合作,雙方共同宣布,雙方將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這一前沿領域全面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首先在微軟小冰、360手機衛士等移動互聯產品上開展合作,下一步雙方將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方面展開深度技術合作。
這些互聯網巨頭赤膊上陣,撕破臉皮的大戲真真實實地把人工智能炒熱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那些人們想象中的強大功能,火熱的人工智能未來一片光明。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大佬都有錢,非常有錢,非常有錢到任性。
7、工控安全
工業控制系統在過程生產、電力設施、水力油氣和運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傳統控制系統的安全性主要依賴于其技術的隱秘性,幾乎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目前,大多數工業通信系統在商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開發協議,通信應用中存在很多漏洞。在工業控制系統與Internet或其他公共網絡互連時,這些漏洞將會暴露給潛在攻擊者。此外,工業控制系統多用于控制關鍵基礎措施,攻擊者出于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會主動向其發起攻擊,以期造成嚴重后果。
從全球來看,2012年10月—2013年5月,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報告已超過200起,已超過2012年全年,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工業控制系統網絡應急響應小組(ICS-CERT)的統計,目前針對基礎設施的攻擊中,能源領域111起,占53%,關鍵制造業32起,占17%,而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一年中,該數據為198起,能源82起(41%),關鍵制造8起(4%),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12月1日,“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舉行揭牌儀式暨理事會和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劉仁輝表示,目前,工業控制系統己廣泛應用于電力、軌道交通、石油化工、高新電子、航空航天、核工業、醫藥、食品制造等工業領域,其中超過80%的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基礎設施依靠工業控制系統來實現自動化作業。工業控制系統已經成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關系到國家的戰略安全。
8、高鐵
今年高鐵這個詞著實吸引人眼球,高鐵出海已經被拔高的國家戰略層次,李克強總理親自當推銷員,推銷中國高鐵。但中國高鐵似乎有點出師不利的意思。剛出海就被按到海里了。
在11月3日宣布中國企業中標墨西哥高鐵僅僅4天以后,北京時間11月7日13時,墨西哥總統就親自宣布了撤銷中標結果,并決定重啟投標程序。突然“爽約”的墨西哥高鐵招標預計在11月末重啟。墨西哥交通部長埃斯帕薩表示,重啟的競標將開放6個月,讓其他潛在的競標方有足夠時間準備。
墨西哥折戟還牽扯一連串狗血劇情,掉了一地眼球,和肥皂劇劇情發展一樣一樣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高鐵行業另一個重要的事件是南車北車要合并了。
南北車為什么要合并呢?小編百度了一下,網上一致認為南車北車同質化嚴重,才能過剩,海外惡性競爭,互相拆臺,不僅砸碗,還砸了鍋,文戲變武戲,好戲變爛戲,高層實在看不下去,只能把鬩于墻兄弟兩給辦了。兩車合體也讓操碎了心的各方人士媒體奔走相告,大有腳踩西門子,拳打龐巴迪,吐口痰淹死阿爾斯通的天下第一,唯我獨尊氣勢。兩車合并是好事,但還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究竟結果如何,還得看日后發展。
9、安全生產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這句話在資本面前略顯蒼白。在過去的一年了,安全事故屢次發生,血淋淋教訓依然不能斷絕某些人的貪婪念頭。
8月1日凌晨,臺灣高雄前鎮區發生燃氣爆炸,截止當日凌晨4點就已造成了228人受傷。爆炸后,到處都是揚起的落塵,柏油路面也是層層堆棧,就像是戰場一樣。這是繼18年前臺灣新北市板橋瓦斯氣爆案以來,所發生最慘重傷亡的瓦斯氣爆事件。
據悉,高雄市政府初步判斷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前一天(7月31日)晚上當地李長榮化工廠和華運倉儲正進行丙烯加壓運送,但是丙烯并沒有透過管線送達李長榮化工廠,極可能是在此時發生外泄引發了連環氣爆。
2014年8月2日7時35分許,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疑似因粉塵爆炸引發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截至當日20時30分,已有69人不幸遇難,100余名傷者正在醫院進行救治。
安全事故不時發生,暴露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著種種漏洞,更突顯出相關安全生產監管的缺位與乏力。
12月19日鄒城一化工廠爆炸起火,同日浙江平湖一工廠發生爆炸。事故
安全生產不能成為熱詞,因為它的熱度是需要付出血代價的。
10、3D打印
今年3D打印概念被市場頻繁炒作,3D打印前景也非常廣闊。3D打印行業近一兩年在國內以飛快速度進入人們的視線,其廣泛的應用令人對其未來的市場空間產生無限聯想,甚至被譽為是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興產業。特別是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布局進入3D打印行業渴望分得一杯羹。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目前歐美較具規模的3D打印企業的年銷售收入一般都在1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國內目前仍沒有一家企業收入過億,甚至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都寥寥無幾。國內整個3D打印行業基本上還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合力,尤其缺乏行業組織的引領和整合,類似的現狀與以往一個產業的發展歷程何其相似。
在全球范圍內整個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市場還未完全打開,即便是技術較為領先的歐美企業也不例外,3D打印究竟能夠為工業生產帶來什么樣的改變目前還依然存在一定的爭論。
國內3D打印企業的技術落后,生產規模小,小而散以及應用市場幾近空白的現狀將阻礙著整個產業發展,面對國外領先企業來勢洶洶,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怎樣整合現有的資源并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就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產業的發展要尊重其發展規律,不能盲目的上馬項目,否則只能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