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律基因融入互聯網,可以從哪方面切入?又可以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我們先看看目前律師服務的現狀。
律師服務分為訴訟業務和非訴訟業務兩大塊,其中合同占據了非訴訟業務的近80%。一方面,律師的專業服務收費較高,而另一方面,非專業人士也很難辨別網上下載的合同模板本身是否有傾向性。
在反復推敲過電子合同的有效要素以后,資深律師出身的云合同創始人決定以合同為切入點,通過互聯網+方式,建設了一個完整的電子合同生態圈,從而顛覆了傳統合同的簽約方式、呈現方式及管理方式。
云合同的合同生態圈主要由四環節組成:
合同生成。通過本地已有合同上傳、合同模板在線編輯修改、圖片上傳生成合同、資深律師代寫合同等方式,在云合同平臺生成一份新的電子合同。
合同流轉。合同起草方將簽署完成的合同以查看/副本的形式發送給他人,完成合同查看、合同編輯修改。也可以委托平臺上的資深律師代為專業審查。
合同簽署。簽約雙方先后在已商定的電子合同上,簽署電子簽名,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便可使合同生效。
合同監管。對完成簽約的合同進行編號管理、調取查閱、記錄追蹤、合同下載、查詢監管。
而在這四環節之中,云合同根據用戶線下活動習慣,增加了一鍵發送給第三方、合同要點短信提醒、合同保全、律師服務等貼心服務。以律師服務為例,云合同集結了15000名十年以上職業經驗的律師團隊,根據用戶屬地和訴求匹配相應律師,提供專業的合同審查和代寫服務。15分鐘內快速響應,7天內無限次修改以及優質的律師服務獲得了用戶100%的回訪滿意度。
對電子合同來說,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兩個最需要關注的核心點。
有效性層面,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托于有效的電子簽名。云合同主要通過電子簽名、實名認證及短信驗證碼三塊來確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8日,云合同上簽訂的電子合同在杭州市拱墅區法院有了第一例判例,也算是實現了電子合同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明確了云合同平臺上的合同與紙質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安全性上,云合同與中科院云計算中心、阿里云及百度安全寶達成戰略合作,從技術、存儲和安全防護三方面保證平臺使用安全。云合同CEO唐文靜表示,云合同與中科院的技術合作除了數據生成、傳輸外,還在合作搭建私有云,將數據進行碎片化分布式存儲。此外,云合同與美亞保險合作,引入保險理賠極致,為用戶信息安全再添一重保障。
除了云合同之外,目前國內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主要有法大大、文簽、E簽寶和上上簽等。唐文靜認為,云合同主要有三方面優勢。
一、同類產品主要從電子簽名這一塊切入,云合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完整的合同生態圈產品,相比覆蓋面更廣、專業性更強;
二、為降低用戶觀念轉變的學習成本,云合同所有的基礎功能都是免費的,同時贈送給用戶1G容量,可以簽署1000多份合同,而同類產品則往往從第一份合同就開始收費;
三、云合同整合了線下15000名律師團隊資源,提供專業在線律師服務,這也是其他部分競品所沒有的優勢。
從去年9月到今年1月,云合同產品正式發布的四個月時間里,共獲取了10000余名企業及個人用戶。目前,企業用戶日均增長100余家。短期來看,云合同現在主要通過對單個功能及套餐進行收費。未來將圍繞企業服務這一領域,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本月,云合同將完成SDK對接,通過標準化接口將云合同功能植入到有電子合同需求的相關平臺上,如P2P等。所有合同數據都會同步存儲在云合同,改變了這些平臺原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身份,提高了有效性和公信力,方便用戶后續維權。
云合同的創始團隊集結了八方律師聯盟內近半律所的創始人或高級合伙人。運營團隊則由原移動、華為、亞信的技術骨干以及原阿里、浙大網新、網盛科技的高級運營團隊組成。此外,西南政法大學和八方律師聯盟的15000名優質律師,則為平臺法律服務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今年1月,云合同作為重點項目,獲得了杭州余杭產業基金有限公司的最高額度1000萬A輪投資。B輪融資計劃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