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鏈發生調整的時候,企業的核心價值是否會發生變化,企業的供應鏈架構是否會受到沖擊,是堅守還是變革,值得我們思考。
過去研究供應鏈架構,往往以企業為對象,從單一鏈條展開,關注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鏈主)與非核心企業(鏈屬)之間如何進行有效協同,從而提升單一供應鏈的效率和價值,并與其它供應鏈展開競爭。
為了確保競爭優勢,企業往往拒絕共享。因其體系封閉,內生循環,這是“封閉式企業供應鏈體系”。
近幾年,伴隨著供應鏈上第三方(如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方等)的服務水平和整合能力的大幅提升,供應鏈架構的內涵和外延正在不斷拓展,出現了產業/平臺供應鏈的概念。
在供應鏈網絡中,產業B2B平臺方同時為多條供應鏈服務,他們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增值服務,吸引了大量的上下游企業入駐平臺,形成了“企業(N)+產業平臺(1)+企業(M)”的模式。
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平臺往往強調共享。因其體系開放,外生循環,這是“開放式產業平臺供應鏈體系”。
過去第三方企業重點關注的是三流中的某個流,如物流企業關注的是“實物流”,IT企業關注的是“信息流”,金融機構關注的是“資金流”,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管理。在以品牌企業為核心的“封閉式供應鏈體系中”,控盤的是核心企業,即“鏈主”。鏈主是三流的整合者,它可以選擇不同的物流企業、金融機構、信息系統來為其服務。
然而,當第三方服務企業對三流進行有效整合之后,它就能夠脫離原有的“封閉式供應鏈”,轉而成為“開放式供應鏈”的主導者了。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產業平臺方因為整合了“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甚至有能力成為多個供應鏈鏈條上“鏈主”。所以,我們判斷誰是鏈主,與它在供應鏈上的位置沒有關系,而取決于它是否掌握了供應鏈的核心,即“三流”。
一、“封閉式企業供應鏈體系”的架構重點
1、供應鏈結構:推拉結合,核心企業控制三流
通過“兩向一點、推拉結合”,來降低牛鞭效應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核心企業地位的強弱體現在其對該封閉鏈條三流(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的掌控力上。
2、資金流:關注企業現金周期、供應鏈1+N模式
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現金周期,我們希望做成是負數(天),這樣企業可以做到資金不斷流,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第二部分是嘗試使用供應鏈金融工具。作為鏈主,可以利用自身資源推行1+N模式,提高上下游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控制力。
3、實物流:關注外包與自建的合理規劃,輕和重的合理搭配
對于核心競爭力部分要堅持自建,而且要敢于投資、敢于重資產。而對于非核心競爭力部分可以選擇外包,3PL、VMI、IT外包都有相當成熟的案例。
4、信息流:關注信息協同的等級
上下游協同,主要是打通信息的共享機制,可以使用S&OP、CPFR、CRM、SRM、EDI等方法、工具、系統來解決上下游信息共享的問題。然而,封閉式供應鏈共享的難點在于信任和競爭的博弈。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又要防著合作伙伴把信息分享給競爭對手。因此,封閉式供應鏈體系在協同上強調戰略合作+信用背書:不同的信用、不同的關系、不同的信息共享等級。在某種程度上,這也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二、“開放式產業平臺供應鏈體系”的架構重點
1、供應鏈結構:關注路徑和效率的優化,平臺企業整合三流
所謂路徑/效率優化,即通過產業平臺減少供應鏈上的非增值路徑,但前提是平臺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整合三流。因產業平臺是一個開放式平臺,應該通過有效整合三流來提供服務和價值,且避免與上下游發生過多的競爭。
2、資金流:提供供應鏈N+1+M服務,提供信用,風控是關鍵
在資金流上,產業平臺作為第三方,可以依托上下游交易提供豐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并通過控制物權、數據、交易等來提供信用。由此,風控體系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平臺資金流架構的關鍵點了。
3、實物流:提供物流增值服務,盡可能控制貨權
由于為海量的上下游提供服務,物流的規模效率大大提升。物流企業重資產投入所產生的競爭優勢以及成本優勢得以體現。加上物流服務可以控制貨權,為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信用支撐。
4、信息流:信息共享,大數據和反向定制
信息流是平臺的關鍵抓手,實物流可以不走、資金流可能不過,但是如果沒有了信息流動,平臺就完全失去了價值。因此,無論自營還是撮合,無論初級模式還是終極模式,信息系統的投入是所有產業平臺都繞不過去的課題。掌握了信息流,才有了大數據的基礎,才有可能未來走向C2M/C2B反向定制。
未來的供應鏈一定是“封閉”和“開放”二者皆有。強勢企業可以繼續深耕經營其封閉供應鏈,保持其競爭優勢。而弱勢企業則需要抱團取暖,依托平臺提供的供應鏈服務來與大企業集團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