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消息,專注于離散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慧工云宣布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由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創投領投,融資將用于核心產品的持續研發和工業解決方案生態體系的建設。
▋什么是離散制造業?
制造業按其產品制造工藝過程特點總體上可概括為連續制造和離散制造。相對于連續制造,離散制造的產品往往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并不連續的工序的加工最終裝配而成。且離散制造業的產品多為構造型,生產過程只有形狀的改變,沒有質變,諸如計算機、加點、汽車、航天和機械設備等。
慧工云成立于2016年,主要面向離散制造行業,通過制造運營平臺 + 精益生產體系導入的方式,為制造企業打造數字化工廠。此外,公司自主研發了IN工業·制造運營平臺,主要面向離散制造行業的制造運營管理環節,提供模塊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旨在利用數據驅動制造,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生產效率優化、運營成本降低和交付能力的大幅提升。
▋為什么會關注工業領域?
慧工云創始人朱鷹表示,團隊成立之初調研了數百家不同行業的工廠,意識到民營制造企業的兩級分化甚是嚴重,中國雖然不乏高精尖的大國重器,但中小型企業占據了將近90%的數量,并且他們的生產制造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
他認為,對標“工業4.0”,中國的中小型民營制造企業平均可能連“工業2.0”都沒有達到,這個巨大的群體背后是一個巨大的服務需求市場,同時去幫助它們進行工業升級也是一件極具社會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在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最廣為流傳的名詞是ERP和MES。但是,傳統ERP以財務為核心,傳統MES以設備自控和生產執行為核心,兩套系統互中存在天生的數據孤島,互相獨立,中間的孤島往往通過原始的線下方式包括紙質檔、excel甚至人的記憶或口述去部分填補。
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沒有足夠的數據基礎和能力去部署ERP的,再加上MES市場服務商的百花齊放,如何高效地利用數據驅動制造是一個巨大的困惑。因此慧工云瞄準了這一市場空缺,用更符合中國民營企業實際狀態的方案,切入制造和運營環節,去幫助企業提效。
▋脫離生產體系談工業軟件無意義
區別于傳統的工業軟件,朱鷹認為脫離生產體系去談工業軟件是沒有意義的。為此,慧工云要求工程師和產品團隊長期隊駐扎在客戶的生產現場,經過幾十次升級迭代,將行業的理解、生產體系的邏輯和豐富的工業知識融入到軟件產品中,并將系統運行的數據作為最大的資產,幫助客戶一同去分析數據,驅動制造運營的業務決策。
例如,慧工云簽約的首家客戶——盛隆電氣集團,在雙方達成合作之后,慧工云團隊便駐扎到盛隆電氣的工廠,親身體驗,最終基于真實的客戶痛點和場景打造出了貫穿設計、供應到生產和服務的IN工業·制造運營平臺,幫助盛隆電氣將平均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將近32%,在成本、質量、庫存等核心指標上都實現了大幅度的優化。
據悉,目前慧工云已簽約大型客戶超過20家,服務客戶超過100家,合作伙伴超過50家,連接了超過10000個的終端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