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5月11日電 (李昌乾)從“智慧工地”讓施工現場更安全,到“一體化智能筑塔機”刷新智能建造新高度,再到“數智建企”實現工程項目智慧化管理……一幕幕“數智化”轉型的探索和應用,生動展現了傳統建筑業從“建造”走向“智造”的實踐。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日上午,在福建廈門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發展高峰論壇上,政、企、產、研等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可信互聯·智建未來”主題,探討和分享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的發展趨勢、實踐經驗和技術應用。同時,論壇舉行廈門市智建產業互聯有限公司及廈門智能建造數字科技研究院揭牌儀式,并發布智能建造城市級產業互聯平臺體系,推動廈門智能建造產業生態體系進入創新發展新階段。
“廈門市作為智能建造首批試點城市,一直致力于推動智能建造與產業互聯的發展,積極引導廈門市智建產業互聯有限公司,推動可信工程平臺的試點工作,發展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行業數字化升級和轉型。”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成員陳星欣在致辭中說。
廈門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一級調研員黃傳芳在致辭時表示,廈門市發改委、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市國資委聯合推動國企與民企,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成立了廈門市智建產業互聯有限公司,規劃打造互聯開放共享基建數據智慧化產業平臺,推動廈門市基建產業互聯互通和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創新業務發展模式,將引領智建制造產業的起始、升級。
“我們致力于構建一個以數據為核心,以平臺為載體的產業生態體系,以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價值共創。”廈門市智建產業互聯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軼達說,公司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推動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共享、協同的產業生態,推進基建產業數據要素、智能建造及產業互聯創新發展。
在嘉賓分享環節,企業和研究機構代表則展示了在場景應用上是如何乘風破浪,實現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的創新與突破。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標識解析體系已成為推動制造業和基建工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東南創新中心負責人楊依廉說。他分享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基建工程產業的規模應用與發展實踐。如通過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與供應鏈場景、項目質量控制場景的結合,實現實時動態獲取各類信息,多維度印證數據,提高場景的真實性和可驗證性。楊依廉指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和應用,正推動基建工程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標識解析體系發展重點已從“建”轉到“用”上。
同樣,在“用”方面,泉州交發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嘗到“數智建企”甜頭。公司副總經理涂評桂介紹,他們致力于服務泉州市地方經濟建設,落地開發多個產業園區項目,目前主導在建延期項目總投資已超百億元。為破解投資大、時間緊、任務重、風險多、管理雜等挑戰和困難。自2023年起,該公司與廈門鏈建科技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共同開發了工程項目管理數字化平臺。該平臺的建設旨在實現“一個項目一個信息窗口”,通過成本管控、進度管控、質量管控為切入點,實現不同管理層級的全過程項目管理。涂評桂強調,其不僅減輕了職能部門的工作量,避免了信息時間差帶來的風險,還加強了企業項目管理的防控能力,實現了全過程的動態監管和流程閉環。
中交華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信息化負責人曾凡展示了在智能建造技術上的創新成果,如全預制裝配式橋梁架橋機、超大直徑盾構機等技術,體現了“中國建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
據介紹,智能建造城市級產業互聯產品體系,將聚焦產業互聯網建設,以數據要素為核心,平臺為主要載體,以政府服務側、產業側發展為兩翼,面向基建工程全產業鏈提供“全參與方、全要素、全過程”協同管理體系的同時,匯聚行業數據要素,助力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行業資源優化配置及可持續發展。同時,將搭建城市級產業互聯一體化平臺,提供市場資訊、產業商城、科研智庫等平臺化服務,鏈通智能建造產業互聯發展新模式。
據悉,本次論壇由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廈門市智建產業互聯有限公司主辦,廈門鏈建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智能建造數字科技研究院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