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同資本主管合伙人張樂在參加“2016 中國股權投資論壇 @寧波 ”活動時以“互聯網+物流”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互聯網+物流行業有兩點趨勢:一是渠道下沉;二是具備分布式倉儲物流的企業,一定能夠受到資本的親睞。未來投資機會有:不靠運費差價賺錢,不靠傭金分成,未來能提供后市場服務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平臺;可連接,可打造成生態圈的平臺。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相比在未來將與更多行業深度融合,也期待 " 互聯網 + 大數據 " 未來能為寧波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隨著十三五的到來,傳統物流行業也迎來了向信息化的物流轉型的關鍵時期。" 互聯網 +" 與物流業融合的加速了這一萬億級市場的快速發展。
大家下午好,我們還是講到互聯網 + 的一個主旋律,叫做互聯網 + 物流業。但是這個標題上來講,又稍微有一些有意思,就是在迷霧中一路前進。這個前景里面有看不清的東西在里面,但是還是堅定的往前走,基本上是這個意思。今天借助清科的論壇,也把德同資本在整個物流行業的想法,包括一些分析,包括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東西來給大家做分享。
物流行業對投資人來講,是又愛又怕的行業。為什么這么說?其實大家都知道物流行業基本面非常好,因為市場面足夠大,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無論咱們多少萬億的基礎設施投資都離不開我們物流業的發展。所以基本上來講,大數來講物流行業萬億的市場規模。另外隨著我們基礎設施投資越來越大,所以說,就會發現有很多的機會也孕育而生,這是投資人比較愛物流業基本的出發點。但是,投資人又比較怕這個行業。為什么?
第一點來講,首先巨頭壟斷,大家也看到最近四通一達,包括順豐,勢頭也非常的猛。借殼 A 股,整個行業還有有一個大的洗牌和重組的過程。另外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是資金密集型。此外,大家也知道也是對人力、也是一個需求的很大。
其實,這個物流行業,我們和京東曾經也交流過很多次,他們打下了一個樣板出來,非常難得,我相信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性,而是有必然性。
但是,只能給我們很多的一些立志于做物流業的一些參考,我們怕的是資金密集以及人才的密集,以及人力的密集需求,所以導致這個行業非常難做。而且這個企業如果培養起來,慢慢和巨頭拼,殺開一條血路,最后成長起來或者上市或者被巨頭并購,時間比較蠻長,所以有很多基金看著一方面又愛又怕。就是擔心這個周期太長,這是比較尷尬的。
再來看,從客觀事實來看,為什么大家還是比較擔心呢?就是因為在整個這個物流行業的里面,有很多的缺陷,目前來講有很多的缺陷。而且還沒有辦法去很好的解決。整個物流行業鏈條非常長。所以今天這個話題非常好。借助這個互聯網 + 的東風,我想講的是什么呢?不管大家從互聯網 + 物流還是物流業 + 互聯網,我覺得這個是一樣的。就是有沒有辦法找這個行業的痛點,并且針對這個痛點,找到比較理想的解決方案和思路。
信息不對稱, 太分散。
如果我們拿到一個貨車業主來看,中國大部分市場在小業主手里。其實競爭來講,尤其是對于這個成本效率來講,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也是一個好事情。我覺得作為一個投資人來講,我看到這個的方面來講,成長空間非常大。所以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我們互聯網 + 孕育而生,一定要互聯網,互聯網最大的功能是什么?增強透明性,解決信息不對稱。
但是從時間軸來講,基本有2個重要時間節點:
第一個 2000 年左右,但是這 2000 年左右的時候,美國的互聯網鼎盛時期,互聯網泡沫沒有破滅,但是中國的互聯網稍微滯后。當時,傳化物流也上市了,還有一個全國物流信息網。
第二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 2010 年,當時發生了什么?2008 年金融危機,中國也受到一定的牽連,然后在整個的經濟的下跌過程當中,中國率先先復蘇,經濟學家愿意把物流業發展當成經濟晴雨表,所以經濟復蘇肯定會有物流業復蘇,所以 2010 年一堆物流業開始起來。這個大家也知道了傳統的物流業競爭非常激烈。
那么我們再繼續深入挖掘一下,就是過去三年比較熱的車貨匹配,因為我們最早有滴滴、快的模式,大家覺得這種模式非常好。車人匹配,所以當滴滴、快的一下起來的時候當然人考慮到車貨匹配了,這種模式也很簡單,可是車人匹配完全類似,第一開始是補貼、很強大的地推能力,執行力很強。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一些非標品,非常困難。另外來講,整個生態圈里面,都是陌生交易,非標品,這個是和出租車來講截然不同的,我覺得行業還是存在一定的難點。
前面就是兩部分,一個是分享了物流業的基本面,這個非常大。所以基金投資人非常的愛,但是也很怕,很多的模式的發展過程當中很多障礙。
第三部分作為投資者,我們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們在看了這個行業以后,特別是加上互聯網工具以后,我們所看到的一些現象,然后透過現象看本質。
首先,互聯網物流平臺成功要素是什么?這個是最重要的,一要有貨,你有定單,拿單能力比較強。這塊來講,就是有貨主,是非常重要。
第二個來講就是增值,什么意思呢?就是真正成功的這個模式不應該靠你的傭金的分成,不應該靠運費差價賺錢,而是后續后市場服務,以及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這塊來講更重要。
第三可連接,實際上你要打造一個生態圈,不容易。BAT,我們三個巨頭在互聯網 + 物流市場做了很好的布局,我就不一一介紹,大家可以作為參考。這個是說明什么?我們互聯網企業看到了這個趨勢,他們布局物流。我們物流企業也看到了這個危險,物流未來格局會怎么樣,就是更好利用互聯網工具保護自己,基本上就是這么一個互相滲透的過程。
然后說一下我們總結出來行業的趨勢。無外乎兩點。
第一點是渠道進一步下沉。最早時候我們發現大的企業北上廣深,現在就不一樣,就是要做渠道進一步下沉。
第二個很明顯就是過去的兩年,生鮮電商的非常的火。而且有很多死了,大家知道隨著咱們手上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對整個消費品的需求來講,越來越旺盛,品質需求越來越高。所以生鮮起來以后,拉動了冷鏈物流。所以這塊結合生鮮市場的特制,以及我們講的分布式倉儲物流的特點,
我們認為在未來的一年到兩年,會有一個風口,這個風口是什么?也是針對這些生鮮品。具備分布式倉儲物流的企業,這些企業一定能夠受到資本的親睞。
這是我們想看的,以比較好的方式進入這個市場。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