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在去年舉行了十周年慶典,該機構也剛剛完成第四期人民幣基金15億元的募資。2006年至隨后的10年間,啟明已投資50余個醫療健康領域的項目,而這背后的操盤人正是梁穎宇。今天投投就帶大家來了解下這位“懂行”的女人。
梁穎宇是該基金的5位主管合伙人中唯一的女性,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被稱為“中國最懂醫療領域的女投資人”。
2016年新基金募集完畢后,啟明管理的基金規模已達27億美元。16年上半年發布上市招股說明書的甘李藥業是啟明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首筆投資。進入2016年,啟明創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逐漸迎來收獲期。
1、重回創投路 押注甘李藥業
我在去年出版的《奇遇——我在中國的創投日子》一書中,講述了我與啟明創投相遇的機緣:2005年,前美國軟銀風險投資高管Gary Rieschel到上海著手成立啟明創投,邀請我做醫療方向的合伙人,但我當時只答應做啟明創投的兼職合伙人,原因在于我那時創立的一家醫療公司還未找到合適的管理團隊,我不愿意半途而廢。
我的學業比較順利,康奈爾大學管理學學士、斯坦福大學商學院MBA,畢業后就職于Mobius風險投資公司,后任美國加州風險投資公司PacRim Ventures投資合伙人。2003年,我選擇回國,陸續成立了三家分別從事腫瘤醫療耗材、醫院和專科藥的公司。
直到啟明第二支基金成立,我才從兼職合伙人轉為全職加入。而我帶領啟明創投投資的首個生物醫藥類項目就是甘李藥業。
7年前,國家為改變看病難、看病貴的就醫難題大力投資扶持仿制藥的研究生產,國內90%以上的藥廠都聚集在仿制藥領域。我們經過行業分析和調查后,將投資方向調轉,尋找生物藥領域的投資標的。而在當時,國內能生產生物藥的企業不過4家,其中就有甘李藥業。
至今,我仍記得當初與甘李藥業一行人見面的情形。那場會面,我和甘李藥業創始人等約在了一家餐廳。“甘李的產品非常有趣,我們聊得非常興奮。以至于點了一桌菜,我們四個人基本還沒來得及吃,便又匆忙趕去參加下一個會議?!蔽疫x擇投資甘李的另一個因素是,甘李團隊在支出方面非常謹慎,“當時的甘李辦公室又舊又小?!?br style="text-align: left;"/>
當時也有一部分人對于投資甘李提出質疑,原因在于:當時市場上已經有眾多藥企聚集在胰島素行業,甘李是否還有沖出圍墻的機會?但我始終堅持,“與其它藥企不同,甘李藥業生產的是第三代胰島素。”
2009年,國內胰島素市場還停留在第二代胰島素時代,這代藥物每日需注射兩次,相比而言,升級后的第三代胰島素中的長效藥每日僅需注射一次,極大方便了患者。而當時國內能夠生產第三代胰島素產品的不過甘李藥業一家。即便是如今,全球也僅有兩家擁有第三代胰島素全產業鏈產品的藥企,一家是甘李藥業,另一家是美股上市公司諾和諾德,目前市值已超1000億美金。
此外,甘李此前已幾乎連續三年沒有業績增長也備受質疑。但我的判斷是:這不過是時機未到。2009年,國內第三代胰島素的市場占有率僅有9%,而同期的美國已達70%,這意味著第三代胰島素在中國市場有極大的拓展空間。此外,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未來中國糖尿病人口總數只會愈來愈多。不久后,啟明創投便投資了甘李藥業。
而我的團隊給甘李的不僅僅是資金支持,介紹行業人才、對接全球十大藥廠、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方,甚至某段時間,我50%的時間都撲在甘李藥業。
這筆從2009年延續至今的投資也終于即將迎來收獲。
2、細致鉆研練就投資眼光
投資甘李過后,啟明創投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漸次開啟。但這四五年來,我對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愈來愈謹慎。當行業的機會期逐漸暴露,泡沫也隨之奔涌而至。
在美國新藥研發到過批需要3~4億美金,而在中國大概需要3000萬美金,這對眾多跨國公司、跨國藥廠有著巨大吸引力?!罢麄€生物藥市場容量依舊巨大,也依舊存在諸多市場機會,但需要小心遴選投資標的,激烈競爭會影響投資者回報?!逼渲校愶L濕、心臟瓣膜、疫苗都是梁穎宇特別提到的投資方向,去年底,啟明創投就曾宣布投資疫苗研發與生產企業康希諾生物,主營業務為兒童疫苗的全產業鏈產品。
我對投資醫療的“懂”源于她的執著與用心。
對于我主持投資的每家被投企業,我不僅利用最好的資源和人脈幫助這些企業,平時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研讀被投企業相關領域的大量專業資料,如專業醫療期刊雜志和醫學論文。對于新藥和新技術的研發,我不但走入企業,還經常走進醫院,同醫生和病人進行面對面溝通,了解他們的使用反饋。正是如此的細致和鉆研才成就了我對醫療領域超出同行的敏銳的投資眼光和獨到的認識和領悟。
3、為下一個十年綢繆
這十年,啟明創投醫療團隊投資了50多個項目,涉及生物醫藥、醫療耗材、醫療診斷、醫療服務等領域。其中,貝瑞和康已于2016年8月借殼天興儀表登陸資本市場;甘李藥業、透景科技、艾德生物已經申報IPO;今年年底還將有多家公司上報材料。在醫療健康行業深耕多年的啟明創投,正逐漸迎來一個大規模的收獲期。
在不同階段,我都有不同的投資想法,比如7年前,開始投資生物醫藥,比如4年前,開始投資DNA與診斷,比如現在,開始為下一個十年綢繆。
2016年,啟明創投在醫療健康領域依舊投資了諸多公司。“非??春冕t療耗材,投資了一些此領域公司;還有醫療診斷;新藥研發公司估值增幅較大,但也有涉及;對互聯網醫療有所保留?!?br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不斷的加碼醫療健康領域的過程中,我和啟明也逐漸發現,如今的醫療健康投資已與十年前大不相同,隨著整個醫療健康機會期的到來,從創投基金到A股老板、房地產老板都在不斷擠進這個看似肥美的市場。“需求的增加、新技術的引進、市場的刺激,未來十年的醫療行業,將迎來比過去十年更猛烈的爆發期。”
曾有媒體采訪中問過我,為何對醫療健康行業情有獨鐘,我的回答是,“投資健康醫療是對人類本身最好的投資,是對生命質量和尊嚴最本質的尊重,也將給人類自身帶來最大的回饋和收益。談這場‘戀愛’,終身無悔?!?br style="text-align: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