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件越來越難賣了,即便是優秀的解決服務商,對經營狀況好一點的企業,通常溝通的結果爭取明年預算,明年或許能生效,經營狀況差一點的企業,直接就沒有預算了。有需求,沒預算,這在往后更加明顯。
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們用一組選項題,來推演一下:
問題1:你剛剛贏了100元,現在請選擇:
a):有50%的概率會贏得20元,有50%的概率輸掉20元?!?0%】
b):不再投資?!?0%】
反饋到工業軟件需求中來,對于盈利表現良好的上市企業,或者是有政策大額補貼的企業,因為資金來源于“莊家”,大概率是愿意進行投資的。
但這本身也和成功的概率有關系,智能制造相關的解決方案相對工業互聯網較為成熟,從確定性而言,較好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更容易被用戶所接受。
問題2:你剛剛輸了100元,現在請選擇:
a):有50%的概率會贏得20元,有50%的概率輸掉20元?!?0%】
b):不再投資?!?0%】
這其實和當下的制造業環境更接近,絕大多數的工業企業經營狀況并不理想,無論是智能制造還是工業互聯網,本身鮮有在這類企業的成功案例,大概率選擇不再投資,概率甚至會遠遠>60%。
問題2:你剛剛輸了100元,現在請選擇:
a):有33%的概率會贏得20元,有67%的概率不輸不贏。【60%】
b):不再投資?!?0%】
當情況也可能會得到反轉,當制造業用戶風險為零的時候,即便是成功概率不足50%,用戶也還是愿意接受的。但這給工業軟件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可以選擇完全免費的策略,但又如何保障商業模式是可以成功,并為用戶創造價值,確?!扒f家”和用戶實現雙贏呢?
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許多工業企業逐步開始做工業品供應商整合,他們期望以此提高工業品的采購質量、采購效率與采購成本。
此舉對于用戶而言,雖不會增加投入,實際是把供應鏈壓力轉給了集成供應商,基于這種趨勢,MRO工業品線上線下電商這幾年發展較好,這是因為大概率是用戶不會有損失。
但這大多是面向于向大企業或管理水平較好的外資企業提供服務。原因是這些企業的需求量較大,工業品與服務的需求相對有有計劃性。
但MRO產業也面臨一些重大挑戰,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品種繁多是其重要的表現,這主要體現在跟維修、維護方面的工業品和服務需求,故MRO工業品供應商主要以以下兩種方式為主:
1). MRO工業品線上電商。主要提供企業運行相關的物料,如工具、勞保、辦公用品以及其他相對通用的物料需求,也包括維護和維修相關的標準物料,由于無法滿足工業品全品類的需求,這些電商平臺往往以價格競爭為主,在用戶服務深度很難突破。
2). 線下庫存托管服務。線下托管是以接收工廠所有非生產性物料的方式,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優化供應商,實施供應質量、供應效率的供應鏈管理。但由于模式過重、輻射半徑有限,一般以區域鋪點為主,難以覆蓋更大的區域。
盡管MRO產業互聯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對于用戶的需求仍存在諸多障礙,主要限制于物料需求的計劃性和維修、維護、改造相關的有效性、符合性和及時性要求。
這依賴于工業企業設備維護能力的提升,這又回到了制造業投入的意愿問題上來了,無論是導入TPM全面生產維護管理,借助EAM管理軟件輔助,還是借助于物聯網遠程診斷,用戶必須投入不菲的費用,而且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小的。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工業企業的維修管理的能力(MTTR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影響了MRO供應商的需求滿足能力,同時MRO供應商的供給效率也會影響到工業企業的維修時間。
這時,我們許多MRO供應商自然會想到維修外包,但這又會遇到許多實際的問題,包括人工成本,工廠個性化、工藝復雜性,以及用戶關鍵技術的涉密性,這使得外包極有可能成為賠錢賺吆喝的買賣。
基于現實情況,以工業企業設備維修團隊為主體(保留約50%的維修力量),以社會化的專業維修力量為補充,由設備經理擔任項目經理的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或將成為工業企業維修能力提升的關鍵。
通過人員和技能整合,項目團隊中維修工程師的待遇應較原有水平提升30%左右(在用戶原有工資待遇水平不增長情況下),并獲得至少60%項目利潤(維修總包費用節省、參與技術改造的其他收入等)分配權,其余40%用于公共支出(如財務托管、項目協調、人事管理)、工具和儀器配置、維修技能提升、故障診斷等相關投入,平臺原則上不應作為盈利設置。此舉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工業維修承包項目組的作業積極性,同時降低高技能人才招聘成本,規避工業維修中激勵不相容所帶來的潛規則弊端。
工業運維APP與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相互協調,旨在于提升工廠維修能力的同時,量化工業維修中的有關MRO工業品需求的確定性。
除此之外,成立一支專業的工廠設備管理體檢隊伍,也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大幅提升預測性維修診斷的準確性,挖掘工廠設備體質技術改造的需求,還可以在推廣“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帶來便捷,是MRO需求挖掘重要的一步。
由此可見,以“工業運維APP+以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構建的業務優化,本質上是挖出工業用于轉型升級的預算機制,自然也是MRO產業化的最佳入口,無論是制造業用戶,還是MRO服務商,這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工業企業最“值錢”的并不是廠房、土地,而恰恰是用于產品實現的設施設備,可這并不能用來抵押貸款,在土地和廠房都已經抵押出去,不賺錢的企業拿什么來投資發展,這是大多數工業企業轉型所面臨主要挑戰。
我們需要在新的模式創新中找到刺激工業轉型的方法,而借助 “工業運維APP+以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實現模式突圍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需要的是借助互聯網金融。實現產業化的路徑,才是長遠之策。
1). MRO工業品金融。
阿里巴巴大企業采購+螞蟻金服,可以直接通過交易數據授信,當然這只適合于大企業,畢竟這類采購量變動不大,且一般是在MRO(維護、維修、運行)中的O(運行)居多。全品類的MRO,則需要“工業運維APP+以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作為前置條件,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的目的在于需求集中,工業運維APP則是提取需求信息,提供MTTR、MTBF關鍵數據,結合交易數據,用以優化數據模型,實現供應鏈供需雙方的雙向授信。
2). 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融資抵押”與工業升級。
與MRO工業品既定發生的需求不同,面向于制造產線升級和改造的需求,則需要工業企業額外進行投資。激發工業設備的金融屬性,是可探索的路徑,如何做到可融資,能管控,成為擺在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必然決擇。
首先,我們需要對工廠設備做出價值評估,評估維度包括資產折舊、設備重要性和通用性,以此作為初始的融資價值。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對設備的可靠性(MTBF)和維修性(MTTR),改造投入進行動態評估,結合交易授信數據,實現調整融資授信的額度。這些需要工業運維APP,結合到實際業務和MRO工業品貿易數據獲得支持即可。
融資抵押觸發的項目,應聚焦在工業升級領域,比如產線升級、智能化設備投入、技術改造方向,作為風險控制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基于物聯網的數據獲取顯得至關重要,通過獲取制造系統關鍵控制點,獲得其經營趨勢數據,并設計強風控的觸發條件與管控手段,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主要任務。
在條件成熟時,觸發其二次金融屬性,發展如保險,用于工業企業轉型相關的其他金融服務,真正的工業轉型產業化才算真正成熟起來。
很顯然,MRO服務商有條件成為工業互聯網時代的“莊家”,成為新工業時代規則的制定者,使用“莊家”一詞,旨在于制定和維護一套工業升級的規則,做到用戶和服務商的連接,促進雙贏的高效交易場景,工業轉型自然會進入快車道。
工業轉型升級的前提是經濟性,觸發工業企業的“預算”來源和項目生成,通過應用模式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解決工業轉型資金需求是關鍵。事實上,面向未來的改革,只有花莊家的錢,花未來的錢,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這無論是哪個領域,皆是如此,這才是工業互聯網正確的使命,而絕非只是一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