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深耕外貿領域30余年,從做外貿,到做平臺為外貿人服務,創立了國內首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作為信用保障服務的Supper產品經理,老魏將為你詳細解讀“信保”的關鍵價值,揭秘它對外貿人的真正意義。
談“信保”前,我想先講一個我的親身經歷。我以前做外貿的時候,有個客戶是韓國人,但我們的貨最終卻是發到日本,也就是說其實他只是個中間商。后來我們知道,他給我們的貨價,僅僅是他賣給日本買家的1/3。我們就在想,能不能嘗試找到這個日本買家直接跟他做生意呢。
不久后,一次酒桌上的醉談,卻對我觸動很大。借著酒勁兒,那個韓國客人直接對我說,其實我知道你在偷偷接觸那個日本客人,但是我不怕,因為他不會相信你,你們中國人是不講契約精神的。
讓信用變成財富 外貿生意因“信”而易
今天,我想信用保障服務,包括整個阿里巴巴正在逐步完善的信用體系,都是在做一件事兒,那就是讓“信用”真正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動力。
我們看信用保障服務,可以把“信”和“保”分開來看,“信”的功能體現在賣家身上,一方面它代表著信用,所以能夠贏得買家的信賴,促進交易的達成;同時,它更為賣家創造了一個守約的環境,推動他履約,因為守約他能得到訂單,賺到錢;買家的功能則體現在“保”上,買他能看到中國賣家的信用是有保障的,并且認可這個信用,采購也更放心、省心,更順暢,所以買家賣家都喜歡。
讓單據變成數據 建立首個互聯網式的外貿規則
從技術手段上來說,信用保障服務是第一個互聯網化的國際貿易交易規則。
做大數據的沉淀,讓大數據在外貿生態圈中融會貫通,是阿里巴巴很早就想做的事。有了阿里巴巴一達通這類服務工具后,它終于可以逐步落地實現了——因為它能把單據變成數據,可以解決交易中的信用的問題。
在傳統的貿易中,每一筆交易都會變成單據,最終鎖進抽屜,單據是“死”的,無法為你帶來新客源,下一單又要重新找買家;而互聯網貿易可以把單據變成“活”的數據,在網上展示出來讓所有的買家都看得到,積累的數據越多,越有價值。
可以說,在這個互聯網信用體系下,賣家的信用是被放大的,顯性化的——你每一單的履約都將不斷為你的信用加分,全網買家都看得到,它將為你吸引更多新買家,也能更快促成訂單;同樣的,賣家的不守信行為也會讓買家們看到,這將影響到賣家的信譽,影響你今后的外貿生意,甚至可以影響到你的上游供應商,影響到你的社會信用體系,所以說,互聯網化的貿易數據約束力也更高。